農再假日市集聯盟訓練:從農產品行銷出發--瞭解消費的需求 (第一堂)
跟著兩位哥跟姐一起到楊梅的農再假日市集聯盟訓練參班培訓,為期五次的訓練。此次課程結合了在社鄉村改造的經費,為桃竹農門所設計出來的課程。
第一次聽吳敏惠老師的講課,看她起來蠻年輕的,卻有在鄉村改造的豐富經驗。尤其是老師還協助失智老人,用香草治療幫忙他們,這很不簡單。
一開始老師讓我們大家分了組,準備了五罐蜂蜜,讓我們針對「香氣、甜度、酸度、適口性及喜不喜歡」進行評分。
這五罐蜜看不到標籤,我們只是用自己的感官去評價它,這算是一種公平性,沒有貼標籤下所做實驗。
經老師的整理,我們得以下幾個結論
所以,我們要從消費者的角度去看他們喜不喜歡,找人來試吃,得到了一些結果,記錄分析,慢慢找出適合的消費者
那要怎麼去記錄分析呢?
跟顧客接觸,問問幾個問題,找到產品對應的年齡層
- 誰來跟我買嗎?
- 平常吃多少?
- 有沒有在煮?
- 有沒有務農?
- 消費水平?
- …
那要怎麼去找人來試吃? 一開始是投而市場去測試,例如綠市集 (均價是一般市場的4到5倍)
經過以上這些記錄分析結果,再謹慎的投資商品到市場上
很多隱藏的成本,沒有算出來,如果沒有做小規模測試,就容易失敗
再以奇異果為例
綠色的奇異果:給愛吃酸的男生或者是女生愛美的
黃色的奇異果:不喜歡吃酸的人
不同的口味、不同的營養價值,找到對象
知道誰不買,再去研發新的產品,針對這個對象
產品跟消費者都是測試出來的,才知道消費族群。而且要一個一個去問
行銷四件事
- 產品;目標市場客戶
- 價格:高或低,同業參考
- 通路:扁平、直效 (賣掉東西,有金流跟物流)
- 促銷:營業額提高
從喜歡他的人,找到他們共同的特質,找到相同的行為跟族群
搞不懂消費者,亂賣東西,他會不喜歡,會覺得貴!
以下是一些重點的記錄
- 農產品,經過一次的移動 30~70%的損耗,例如日本水果
- 在描述一個產品,要具體一個定位,不能什麼都做,就都寫,那就代表什麼都沒能做!例如:地瓜
- 把一個看不怎麼樣的東西,跟看起來不錯的東西放在一起,會讓不錯的價值變低很多
- 想賣高價,就全部放在一起,才不會讓高價變成低價;想賣低價,就全部放在一起
- 凡事量力而為,看社區能不能做!才做。如果要加工,可能成本會提高很多。
- 不要先看產品長什麼樣!最重要的是在什時間?什麼價錢?給誰?是風險最低,價格最高。
- 地區性品牌;加工、共同合作、檢驗、成果展(行銷)、連結行銷通路
- 小農行銷連結,通常吃15%的profile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