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1世紀的生活規劃
7/30 在新竹市大禮堂,洪蘭教授分享主題是孩子的生涯探索及規劃。
洪教授是一位神經科學的專家,過往也聽過幾次的演講,對教授非常的佩服!她能從腦神經一些實驗的數據,在互應與孩子成長過程中,一些外部刺激對孩子的影響。
以科學角度,告訴我們要注意的事實。我想其中最重要的,就是洪蘭教授提到的「閱讀」,讓我們可以用書中作者幾個月、幾年,甚至到一輩子生活的角度,學習這些經驗,拓展我們的視野的深度與廣度。
所以,你今天閱讀了嗎? 記得,洪教授的提醒,書不離身!
現在孩子要培養的是「膽識、氣度、創造力」,而不是在課業的分數或排名,如同長輩告訴我們的,「小時了了,大未必佳」的觀念。一個要打破的觀念,就是「不要讓你的孩子輸在起跑點」,事實上孩子會找到自己的一條路,完全沒有輸在起跑點這問題!
有趣的事情來了,過往孩子滿足歲都會去「抓周」,洪教授說這步驟可以省略了,因為孩子會自己找到自己的路,我們只要適當的引導跟陪伴。
有二個最基本核心,對孩子一定要適合的給予跟引導
洪教授是一位神經科學的專家,過往也聽過幾次的演講,對教授非常的佩服!她能從腦神經一些實驗的數據,在互應與孩子成長過程中,一些外部刺激對孩子的影響。
以科學角度,告訴我們要注意的事實。我想其中最重要的,就是洪蘭教授提到的「閱讀」,讓我們可以用書中作者幾個月、幾年,甚至到一輩子生活的角度,學習這些經驗,拓展我們的視野的深度與廣度。
所以,你今天閱讀了嗎? 記得,洪教授的提醒,書不離身!
現在孩子要培養的是「膽識、氣度、創造力」,而不是在課業的分數或排名,如同長輩告訴我們的,「小時了了,大未必佳」的觀念。一個要打破的觀念,就是「不要讓你的孩子輸在起跑點」,事實上孩子會找到自己的一條路,完全沒有輸在起跑點這問題!
有趣的事情來了,過往孩子滿足歲都會去「抓周」,洪教授說這步驟可以省略了,因為孩子會自己找到自己的路,我們只要適當的引導跟陪伴。
有二個最基本核心,對孩子一定要適合的給予跟引導
- 遊戲
- 想像力的發揮
- 人際關係的學習
- 領袖魅力的培養
- 閱讀
- 創造力的基礎
- 有更多同理心,用別人角度看事
上課零碎的筆記
- 對孩子來說,最好的遊戲不是做在電腦前,而是同年紀的玩伴!
- 大量閱讀課外讀物,才是需要的教材。學習別人的經驗,促使腦神經的連結
- 李光耀在新加坡推廣故事媽媽,讓孩子大閱讀,創造新加坡人才
- 要主動學習才有效
- 過動的孩子ADHD,就是讓孩子有足夠的運動
- 小二以前,讀自己愛的書,先帶入閱讀的門
- 小三開始,指定孩子讀不同的書,給孩子適當的引導
- 在高中去實習當志中,探索人生的方法。基本上,在大三以前應該可以決定出自己的志向
- 孩子的教養中,不要打孩子,特別是打孩子的臉
洪蘭教授提到的名言
「有德有才」 上品
「有德無才」 中品
「無德有才」 下品
「無德無才」 無品
知足者,天不能貧
無求者,天不能賤
忍辱者,天不能禍
現在的家長,為了孩子做了很多,讓他們可以一直考大學、讀好學校、找好工作!但這真的是這個世代孩子需要的嗎? 父母親是孩子第一個老師,如果身為老師(引導者),一直用過去的經驗,教這個世代的孩子,聽起來是不是有些問題呢?
「教育」不能只是用「昨天」的方法,教「今天」的學生,卻指望他們能過「明天」的生活。凡此,都繫諸做為引導者的教師,能否與時俱進地調整教學策略。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