農民學院 有機農業初階班 - 第一週上課記錄 10/12

開訓典禮,學員各自介紹自己目前的工作、想法。班上同學共有35位,有許多位同學真的很年輕,將是未來國家農業的引領者,推廣農業,塑造出新文化。


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 星期一 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「植物病蟲害生物防治觀念」上課記錄 (講師:蔡教授東篡)
  • 一分地一年收不到100萬就不認真。種植前先設定通路(消費者),再訂定生產計畫
  • 有機種植要處理病蟲害及有機肥的管理
  • 生物防治的目地,為了二大述求,就是環境保育跟健康。透過天敵來防治
  • 植物三大作用:光合、吸收、同化
  • 要知道作物在根、莖、葉、花、果實不同的作用
  • 了解作物的屬性、環境、生長過程、可能的病蟲害,來做一些風險的評估,提高診斷、分析、解決作法生長問題。(植物70%是病蟲害問題,其次為追肥問題)
  • 果樹採收時,如果下雨儘量不要採,吸了太多水,收成的果較不易保存。透過草生栽培,草可以更快速把土壤多餘的水排出
  • 台灣與大陸農業技術差了25年
  • 病害通常為環境、人為或品種問題
  • 病害傳播可能透過土壤、空氣、種子…
  • 作物呼吸量過高,會出來糖化、軟軟體
    • 通常是因為 溫度高或根系受傷(如果用銀黑色布就可能會使根溫過長,夏天要改用遮光網)
  • 土壤中含礦物質、水、空氣、微生物、有機質
  • 下大雨可施肥、施藥,因菌需要發芽
  • 火龍果最容易做到有機



「設施在有機栽培的應用」上課記錄 (講師:黃教授裕益)
  • 一坪1200~2000元為一般錏管、無基礎
  • 一坪3000~6000元為加強性 (有地牛)
  • 一般溫室可抗10級風
  • 戶外使用抑草席,有太熱跟土壤鹽化問題
  • 地面覆蓋用銀色,可使光線反射,進而達到防蟲及下葉面可吸收陽光
  • 溫室最好是使用32x32目,像蚜蟲才不容易進去,但通風性就會受到影響
  • 在日本,用紅色的網子,有證明可加強防蟲
    • 紅色0.8孔隙系及白色0.4孫隙系防蟲果效果一樣,孔隙大了,可增加透氣效果
  • 早期塑膠布用pvc材質,容易老化且更化pvc不好處理。現在用pv材琪,耐久、更透光、強度高
  • 水泥基礎,防止颱風使塑膠布往上飛
  • 座向的考慮? 以面南,下風側為主 (但城南農場主人,是以面積最大使用率為要點)
  • 面南光線較足
  • 有專利的鉅齒型溫室

「有機作物健康管理概述」上課記錄 (講師:蔡副研究員志濃)
  • 吉園圃達到農藥控制;產銷履歷可追溯、有記錄
  • 植物疾病和傷害的差別觀察重點,如果是一區一區,比較是疾病,反過來如果是整片,就是傷害,例如下肥過重,導致肥傷。
  • 白粉病可用葵花露
  • 一般病害都是蟲在傳播
  • 一分地蒸氣消毒約3萬
  • 高溫潮溼,容易得蔓枯病
  • 要分辨是真菌或細菌,可以用罐子加水,取作物的根,看汁液留出來的狀況
  • 蕃茄健康苗、架接茄子,可抵抗青枯病
  • 健康種苗先做消毒,避免污染其他田間作物
  • 使用亞磷酸,像預防針,提高抗病力,種後,再噴讓作物吸收 (亞磷酸製作:P.114)
  • 有益菌:溶磷菌要固氮菌、菌根菌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 星期二 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「天敵昆蟲在有機農業害蟲防治應用」上課記錄 (講師:彭淑貞)
  • 昆蟲是靠嗅覺找到食物
  • 吃肉的是蟲,稱天敵;吃素的蟲,稱害蟲
  • 蟲間管理難在對症
  • 生物防治
    • 釋放天敵
    • 性費洛蒙之應用
    • 應用蟲生微生物
    • 誘引劑之應用
    • 忌避劑之應用
  • 殺蟲劑
    • 餵毒:吃了才有效 (例如:蘇力菌)
    • 接觸毒:在蟲沾到才有影響
  • 有螞蟻通常都有蚜蟲或介殼蟲
  • 物理防治可用淹水,水旱田輪作
  • 蛾:晚上;蝶:白天 看到
  • 黃色黏板的誘引,用黃色是因為像花的顏色。黃色黏板也可以用於監測蟲相
  • 瓜實繩與果實繩的辨別,通常瓜實繩背上是三條黃線
  • 果實繩的蟲在果實內,最後結成蛹是在地上
  • 瓢蟲會吃白粉病的菌絲,也吃紅蜘蛛
  • 馬利筋可吸引瓢蟲
  • 買苗通常先殺菌、殺蟲,避免病蟲害帶進來
  • 釋放天敵較適合戶外,溫室通常因溫度過高,不易生存
  • 薊馬最喜歡波斯菊,因為會開花
「植物營養概論與有機肥料種類、性質及施用」上課記錄 (講師:蔡正賢)
  • 氮、磷、鉀三要素,土壤供應性低,加上作物吸收量大,影響作物成長。蔬菜類的氮肥和鉀肥吸收比率約5:5
  • 土地若過度踩踏,會變很硬,植物的根系無法呼吸
  • 磷不會無故累積,通常是施肥所造成
  • 土壤中鐵最多。假設土壤中有足夠成份,但要看釋放的比率與作物吸收的狀況
  • 土壤ph值適中,且有機質足夠,是很健康的,且通常排水就會好
  • 營養的移動,通常老葉的營養會移到到新葉上面
  • 氮的效應
    • 促進生長,枝幹高大,葉色濃綠
  • 磷的效應
    • 促進花芽分化、開根、果實增大
  • 鉀的效應
    • 促進細胞分裂,果實增大,促進糖的轉化
    • 提高抗寒、抗旱、耐高溫及抗病蟲的能力
  • 錳促進果實芺色
  • 缺硼時,可使用硼沙來補充,一分地通常不超過1kg。(缺硼會畸形果或側芽壞死)
  • 缺鈣時,在種植後期是沒有效果的,只能重種。需要補充,在基肥就要用,在生長後期用,會影響其他營養元素的有效性。(缺鈣會爛屁股)
  • 缺鋅時,會使作物的節間變短
  • 鹼性土壤,石灰質高,有微量元素缺少的問題
  • 乾旱時,若土地有生銹狀況,表示土壤含有鐵質。對作物來說,只吸收二價的鐵
  • 灌木型豆科植物兼可作隔離帶,天敵也可以住在那邊
  • 經防腐處理的廢木材最好不要使用,有鎘殘留的問題
「有機作物病蟲害診斷與生物防治應用」上課記錄 (講師:朱盛祺)
  • 農藥再怎麼演進,最後病菌、蟲還是會演進,根本不可能會全部消滅,只有生態平衡才是根本之道
  • 作物的病源70%為真菌,剩下30%為細菌
  • 病毒是從蟲傳來傳去的,絕對寄生,無法防治,把病株移除即可
  • 颱風過後的傷口,是細菌性病害發生的要因
  • 我們指的線蟲,有好也有壞的,有針的是壞線蟲
  • 番茄青枯病:細菌由土壤感染,阻礙水份傳送
  • 木黴菌為土壤中常見的腐生性真菌,在土壤中有良好的存活能力,以下為幾點優點
    • 有利於土壤中與病原源競爭,產生抗生物質來抑制病原菌生長
    • 日速分解土壤中植物殘體和有機質,促進根圈與介質營養吸收與利用
    • 促進植株生長
  • 溶磷菌:磷固定在土,協助溶解出來
  • EM菌是從日本琉球大學的比嘉照夫教授所研發,em菌含自然的微生物,包括乳酸菌、酵母菌、光合細菌、固氮菌及放線菌等5科10屬80餘種以上的微生物
  • 水稻60度泡10分鐘,可殺菌殺蟲
  • 枯草桿菌可用於葉面;木黴菌建議灌於土壤
「農地政策法規與利用」上課記錄 (講師:許滿顯處長)
  • 獨立戶、有一分地是農會會員,加農保比較容易
  • 簡易水土保持最少要花六萬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 星期三 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「有機米新觀念及栽培技術」上課記錄 (講師:張素貞)
  • 整地後,下大鴨子,吃雜草
  • 水稻跟穀雜糧輪作
  • 水稻田如果草有開花,一定要避免,開花就會很多種子落到土地
  • 整地一定要平,整細。如果不夠平,容易有雜草
  • 深境灌溉:秧苗露出1/3即可
  • 通常入水口,比較多福壽螺,可以多放一點苦茶泊。福壽螺在22度以下不活動,就不用下苦茶粕
  • 矽有助於水稻的健健,如果每一天收割完後,把稻桿打入田,就有矽的礦物
  • 透過曬田來控制分蘗數,最好在20到25枝(一期)
「有機水稻栽培管理田間實習」上課記錄 (講師:林文政) (豐禾有機農場)

「有機甘薯與南瓜栽培管理田間實習」上課記錄 (講師:林文政) (豐禾有機農場)
  1. 插枝要五節,可留一點葉,每株約45公分
  2. 種下去不用先澆水,讓傷口有點癒合,避免爛根
  3. 過二三天後,再開始澆水,在還沒長葉子前,要給水較多,促進長根
  4. 採收時,如果下雨,就不要採,因為果實容易爛,過一週再採
  5. 要記得騷根,部份又再落點一次,使營養到不了根部
  6. 草木灰可以逾合傷口

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 星期四 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「有機十字花科與瓜果類栽培實習」上課記錄 (講師:羅文祥老板) (健福有機農場)
  1. 溫室
    1. 獨棟,每一棟約50坪 (間棟,避免蟲、菌擴散,不可收拾)
    2. 夏天需要內遮陰網,作物不會太熱
    3. 水工自己來
    4. 電工,請專業的處理
    5. 蝶片式過濾多
    6. 二馬抽水機,加壓力筒
    7. 長度約25呎
  2. 田間管理
    1. 可以養雞來吃蟲、吃草,以肉雞來說,在50坪的空間,至少要50隻雞的效果較好。一坪約1~1.5隻,如果雞不夠,就要讓雞待個五天,如果雞足夠,2~3天就可以 (雞的飼料加EM菌,提高雞的抵抗力)
    2. 不一大早就澆水,因為有露水,看不出土壤的溼度。通常在早上11點前澆水完
    3. 下午不澆水,因為晚上地下水會上來,可能會太溼
    4. 基本原則,作物越小越潮,越大要乾,可避免大顆後,葉面爛
  3. 防菌、防菌
    1. EM菌、葵無露及酵素來搭配
    2. 通常是傍晚才噴菌,菌不耐熱
    3. 不用單一菌,用混合效果較好
    4. 蚜蟲,可以用環保酵素來預防
    5. 買em菌:亞植有機農場 http://www.emtaiwan.com.tw/web2/
  4. 種子室
    1. 要買進口的泥碳土(德國較好),因為國內的會用椰子殼,不太好
    2. 大約育苗二週,長4葉就可以下種
    3. 夏天土會混木霉菌
    4. 冬天會噴em母菌
    5. 當天要種的菌,前一天不噴水,避免土太鬆
    6. 育苗的土(泥炭土),會再混有機肥,以磷玾肥為主。如果太多的氮肥,會使葉子徒長,不易生長。比率約20:1
    7. 種子都是從國外買的,其中都是f1
    8. 直播的種子,先泡20分鐘水,再泡em菌五分鐘,透過培養土來發根後,撤播
  5. 採收
    1. 採收前都不用澆水(前一週),因為根已紮的夠深,這樣採起來的葉,才不容易爛
    2. 採收後,再地打過一次,放雞進去吃蟲
    3. 夏天可能虧錢,透過冬天補回來
  6. 其他 - 雞的飼料組成
    1. 細米糠2包
    2. 稻穀3包 (一包50kg)
    3. 白皮 (麥薄?) 2包
    4. 玉米 5包(一包50KG)
    5. 麥片 3包(一包30kg)
    6. 黃豆粉 1~3包 (一包50kg)
    7. 加40LEM菌
    8. 加水300L (不能用自來水,有菉會殺菌)
    9. 最後,放三天就可以給雞吃,可存放2~3個月。這期間都不用透氣




「有機農作物病蟲害防治資材製作及使用實習」上課記錄 (講師:羅文祥老板) (健福有機農場)

  • 實作葵無露來預防白粉病
  • 炒米糠加蘇力菌,可以引誘菜蟲,放在菜的旁邊


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 星期五 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「有機農產品行銷與傳播」上課記錄 (講師:福業國際 李經理)

  • 農產品是最不容易驗收的,大小、成熟度、產量都有許多的變化
  • 整體供應鏈應站在合作的角度,不然大家都賺不到
  • 沒有那一個通路是比較好的,但不能通通都做
  • 基本功要打好,例如:有機法規的熟悉
  • 以「創造客戶價值」為考慮

「國內有機農業概況及法規介紹」上課記錄 (講師:農糧署 林銘洲)

  • 南投農友,種茶葉通常收成約慣型的1/3
  • 台灣有機從85年開始
  • 目前有機面積最大的是水稻(最省工),其次是蔬菜(周期短,有狀況補的回來),再來是水果(風險高)
  • 有機販賣,透過流通業者約40%;超市、賣場 27%;宅配直銷15%
  • 推動有機農業種子志工研習營

「害蟲管理體系之應用」上課記錄 (講師:中興大學 唐教授立正)
  • 蟲是殺不完的,它們會演化具有抗藥性,最後導致藥越下越重
  • 透過蟲生病原,來抗蟲
  • 基改 --> 植物花粉 --> 最強的蟲不怕毒,吃了基改就死了
  • 誘引罐:藍色 - 甜菜夜蛾;紅色 -- 斜蚊夜盜蛾
  • 亞磷酸:預防用,要施用14天才有效果
  • 爬蟲類是屬變溫動物,不是冷血動物
  • 斜蚊夜盜蛾,晚上才出現,因此防治時間在下午效果較好

這次很幸福,吃素共有四位,我們可以開一桌吃飯,真的很棒! 我們的老闆,食量很大!


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華德福教育 Extra Lesson 課程記錄 - 第三天

2016璞玉田一期水稻班 1/2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