還記得土壤原有的味道嗎?

幾個令人非常感興趣的主題,也是專業農夫們在自己的實際去做,留下來寶貴的經驗
  • 果園採草生栽培不但可以提升土壤有機質含量,也能減少病蟲害發生
  • 草類的根部表面有豐富的酚基、羧基等吸附離子能力強的官能基,有助於保存土壤養分,而且根據實際測試結果來看,草生栽培可使土壤的孔隙度提高5-10%,增加土壤的排水與通氣性,有機質含量也增加0.3-0.5%
  • 草生栽培的方式,可種植單一草種,或是培養原生草種
  • 選擇淺根性、繁殖速度快、耐陰、耐旱、耐踐踏及越冬性良好等特性的草種
  • 不用除草劑是友善環境的第一步,沒有草就沒有水土保持,草是友善環境的起點, 百善草為先,一切都要從草生栽培開始
  • 最愛吃米糠和鹿仔菜,每分地若放置25個米糠陷阱,一週移除率可達50%
  • 一顆母螺每年可產下5500~8400顆卵,孵化率超過7成
  • 福壽螺兼具肺和腮的呼吸功能,不僅耐旱,土裡的溶氧量不足時還可伸出呼吸管,太熱時能鑽到土裡休眠6個月
  • 設置30個90×90公分的木框計數,發現福壽螺還真的是「夜貓子

  • 一群「田間尖兵」,由雞鴨鵝群負責除草兼除蟲,只要一放風,這一群「尖兵」就會飛快向前衝,有機香檬在田間茁壯結果
  • 以香檬渣等有機飼料餵食



另外,這一篇文章,值得一看再看! 台灣有機生態家園,有機難不難?

談到有機,最開始要問的就是,你是為了賺錢? 如果的是話,走自然或有機農法,我個人覺得並不適合! 如文章上提到的「人與土地應該建立的友善關係」,而不是像吸血鬼一樣把這片大地的資源吸光了!

有機其實也不再是像過去的印象:「又醜又貴」,找而適合的方法,就可以「有機作物不但不醜,而且產量直逼慣型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(該文章的內文)

台灣的有機農法!

一、有機農法:就是買現成的有機肥料、用現成的生物或物理殺蟲方式來進行有機耕作,其優點是節省較多人力,缺點是資材成本較高,而且有些資材的使用並不顧及生態(例如:對人無害的苦茶粕卻對生態有巨大影響);產量大致來說,第一年約為慣型的五成,第二年為六成,第三年為七成,之後可能達於八、九成,而且作物很漂亮。

二、自然農法:這裡指大家較熟悉的「秀明自然農法」,也就是「無為而治」,不施肥、不除草、不除蟲,讓作物自然生長,利用生態循環與生物自我適應的道理來耕作,所以優點是省人力、顧生態,缺點是產量低,大約是慣型的五成,品相也會較差;但有些農民會稍加除草與施肥,也會驅蟲,讓產量可達於七成。

三、益菌農法:這名字可能是我首創,但方法用的人很多,有人稱此為「綠生農法(專指日本微生物專家星野忠義所傳授之農法)」,有人稱為「自然農法(因為日本自然農法中的某些派系也使用)」,也有人只說是「有機農法」、「生態農法」,莫衷一是,所以我乾脆自創了一個新名詞好做識別,基本上就是相當於泰國的「KKF自然農法」,他們都是利用微生物(益生菌)來使堆肥發酵,作為植物的養分,益菌來源可以購買,也可以自採或培養。

堆肥材料包括:農業廢材、廚餘、自然落葉、動物糞便、骨頭等等有機質,有研究的農夫知道自己的作物需要什麼養分就用什麼材料來堆肥,這方法其實又回到老祖先的方法,只是以科學分析來補充營養並刻意加入益菌幫助發酵,只要發酵完全,這些堆肥的氣味就如同健康土壤一樣芳香;而這些有機肥料可以幫助改善土壤品質,使其恢復健康,一旦有了健康的土壤,自然就會抵禦病蟲害(就像人的身體一樣),再適時、適量、適性補充土壤所需養分(就像人的體質即使很好也一樣要吃健康食物才能維持好體力),種出的作物在產量與外型上皆可媲美慣型,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,作物口感更是所有農法中最佳者。

只是此農法需要前面三至五年的土質改良期(因為我們的土壤已經生病很久了),這也是許多農民無法承受的原因;當然還有另一個因素也讓農民不敢輕易使用:太費工了!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(該文章的內文)

最後,以文章中提的二點,來鼓勵自己和願意從事有機的朋友們
  • 有機並不難,難在於心只要肯學習、肯勤快,任何行業都可以有自己的一片天,有機農業也不例外!
  • 生命共同體生命的思考本是環環相扣的,沒有任何事物可以單獨存在,世間萬物就是一個生命共同體,有果必有因,有因必得果


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華德福教育 Extra Lesson 課程記錄 - 第三天

2016璞玉田一期水稻班 1/2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