秀明農法第一堂課 10/29

武龍老師的經驗分享,點破自己最近這一陣子,在有機跟自然農法之間的糾結。



老師提醒,回歸到生命的本質,要相信作物本身是有生命力的!太多的人為介入在土壤、肥力、防治病蟲害,都是把它們當作產品在管理,就像把它們當病人一樣,管理它們吃、住,它們是不會健康的。這部份是最需要重新認知及討論的!

前面老師介紹了自己的背景
  • 原本也是一般上班族,從來沒有想過要務農
  • 一開始不相信沒有下肥料及下農藥,作物可以自己長的好
  • 從事秀明農法已有九年
  • 採用秀明不需要輪作、不休耕,給土地祝福
老師提到幾個問題,從這九年來,他獲得心得跟我們分享

問題一:植物為什麼需要肥料跟農藥?

老師說,動物可移動,從a地方把資源消耗完,就移動到b地方,但植物是不會動,它是不是就會把土壤的資源消耗完呢?

答案是:
  • 植物生存的策略,跟動物不一樣。我們要拋開以動物為觀點,了解植物生態是什麼!
  • 植物如果把土壤的資源吃光了,老了時候要怎麼辦? 以環境觀察來說,雜草在惡劣的環境還是能生存下來,因為它知道它不能動,所以它會回饋能量給土壤
  • 植物合成化學物質,產生抵抗能力,吸引動物來,讓它的生命可以延續
問題二:為什麼作物會被蟲吃光或生病了?
  • 種子問題 (從外面來的)
    • 以小白菜來說,它是溫帶的作物,可能從日本或中國甘肅來。來到新的環境,一群菜鳥(空降步隊),面對艱辛的環境,沒有全部陣亡就要偷笑了!
    • 種子的記憶還是在溫帶的生存環境,上一代並沒有告訴這一代要怎麼在亞熱的環境生存,當然也很容易陣亡,它們不知道氣候、水源、病害、蟲害…。這就像人一樣,到新的環境多少有水土不服的問題。
    • 當作物可以開花留下後代,經驗累積才能成功
    • 生命有一個特徵,就是數量夠多,就有機會留下適應環境的作物
  • 生物多樣性消失
    • 環境原本的多元性,例如:有水池、大樹、雜…都不見了。農民為了增加可耕種面積,把這些給生物生存的地方都破壞了。
    • 雖然現在很強調多樣化種植,但不一定這就代表環境多樣性的需求,二者之間要互相搭配
    • 雜草也少了多樣性,這也是最重要的!
    • 秀明不反對單一作物種植,只要在邊界留一些閒置空間,來讓天敵可以生存
    • 不留空間給這些生物,最後是害死自己,因為害蟲會大量生長
  • 人的管理
    • 植物是生命,會喜歡跟討厭什麼。如果非適時、適地種,它們怎麼可能會長的好呢!所以要知道,沒有作物是一年四季可以種的
    • 創造植物的原生環境,才有可能長的好
    • 種對時間、地點就是整個宇宙在幫你種菜;反過來說,就是自己在保護它,宇宙之間的生物,都在跟你是對抗的關係,你會非常的辛苦!
    • 我們不要認為在每一塊土地什麼都種得出來
    • 被蟲吃掉的作物,代表它們不適合這個環境,蟲幫你挑選適合這個環境的作物,它們是非常好的品管師,我們要感謝它們
問題三:你覺得土壤肥力要改善嗎?
  • 當我們成為土壤的醫生,就是把它當成病人,這樣的念頭,土壤會好嗎?
  • 土的養份是自然的結果,當我們刻意的去改變,可能影響到許多的微生物。就像土壤太酸,下了石灰,粗暴改善土壤,也不管土壤中的微生物能不能生存的下來,就做了這件事。最後,治標不治本的方式,只會讓土力越來越弱
  • 土壤的微生物是地球最重要的主角,它是一個分解者,將地球的元素持續循環,這不就是最重要的嗎? 
  • 土壤不好都是人害的!最好的照顧,就是交給植物來
註:微生物最多在表土(好氧)跟作物的根圈 

問題四:那些做法會傷害了土壤?
  • 土壤裸露:常要澆水,讓土壤變硬,也把營養成份流走了
  • 放火燒田:傷害表土的微生物
  • 綠肥翻到土地:大量生肥會讓微生物大量滋生。最後把氧氣都用完了,就產生了厭氧的菌,吃了氮肥,產生有毒毒氣 (如果堆肥或土壤有臭味就是不好的)
註1:好的土壤成份:土50%;空氣25%;水份25%
註2:透過長草及覆蓋來提高土壤保溼力
註3:可以翻土,但如果翻的過細,讓土壤之間的空隙變小,最後就變硬了

問題五:什麼是好的食物?
  • 當季
  • 當地
  • 跟祖先吃的一樣

接下來,老師提到生態的金字塔,這呼應了,為什麼農藥越下越重,但蟲還是那麼多!
  • 金字塔頂端 (例如:動物)的生命,生長週期長數量也少,加上身體結構複雜,適應環境慢 (穩定的環境比較適合上層生命鏈)
  • 金字塔底端(例如:小蟲)的生命,生命週期短數量多,適應環境快 (不穩定環境可適應)
  • 當我們用農藥打到蟲生上,它們快速的演化,就能夠對藥產生抗藥性,所以三年大約蟲就不怕這一隻藥了!對天敵來說,它們就沒有適應那麼快,準備可以抵抗這隻藥時,新的藥又來了,所以天敵的數量越來越少,這環境就更環境蟲的棲息
  • 對抗病蟲害最有效是天敵
我們常常提到要選有機、無毒食品,避免吃太多的農藥,而事實上「進口的食物」更加的危險!你想想,糧食越成熟,病害蟲就更多,為什麼在海上運輸的這些進口糧食,可以安穩的到達港口呢? 這答案很簡單,為了良好倉儲管理,用的藥就特多! (政府為了WTO,把進口食物的農藥等上限放寬,最後進到我們的嘴巴)

老師建議我們,要改變我們農業的環境,就是從自己買東西開始。優先選擇國內的,再慢慢從無毒、有機、自然農法,一步一步到位。還有最基本的原則,就是「吃當季節食物」。
(註:不吃當季的食物的問題:傷身(例如西瓜拿到冬天吃)、藥多、破壞環境)

身為消費者的我們,節制自己欲望,這不是犧牲,只是回歸更健康的生活。主食以外的食材,我們就當點心,不要把不適合當成適合的!

最後最後,要提醒自己的就是「沒有一塊土地是好或不好的,我們只期盼每一件的照顧,讓土地一天比一天好,讓這一塊土壤變成淨土



其他上課筆記
  • 在旱田需要好氧菌,透過適當的翻土,讓土壤中有更多的空氣。翻完土,不用曬太陽,並記得覆蓋。在還沒種植前,不用澆水
  • 作物健康依賴微生物跟根系的健壯
  • 紅蘿蔔採種要九個月,到夏天五、六才會開花結果
  • 讓孩子來你的田,認同你,才是永續經營之道
  • F1種子要留種成功,約要種8次
  • 一定要知道作物的科別
  • 生產者要學習珍惜食物,農夫是一個很重要的角色,透過大地母親,來照顧人們的飲食
  • 珍惜腳下的土地,而不是鼓勵人們離開家鄉,以生活機能方便為主來遇日子,這樣國家才能強大
  • 防治非洲蝸牛
    • 早上澆水,下午澆水地面上溼,適合蝸牛爬行
    • 減少下肥
  • 老師種薑三年沒有遇到連作障礙,反觀我們人類,待過的地方,在資源被耗用盡後,下一代就無法待在這裏,這算是人類的連作障礙!
  • 平常吃完留下的廚餘,堆肥後,就當小苗的營養來源,量太多時,就堆在田園的邊界,讓大自然去分解它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華德福教育 Extra Lesson 課程記錄 - 第三天

2016璞玉田一期水稻班 1/2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