陳安儀 父母最想知道的聊天術 -- 演講心得記錄

或許我們都曾聽聞震警社會的例子「鄭捷」,當時他父母親說,他們的孩子在家都很乖,想不到會出這樣的事情。

在家裏或許管教非常嚴格,不會他有情感表達的機會 (嬰兒自我),只能表現中規中舉 (成熟自我),或許這就是鄭捷會犯了那麼嚴重的傷害的原因之一!在課中,老師有針對這部份做了澄清。




老師一開始先問大家家中孩子的年紀,簡單的統計,知道現場家長大多以青年以上的孩子為主。接著,開放大家提出自己問題,讓這次演講的主題可以讓大家更有收獲及聚焦問題。

但是,在還沒正式進入主題前,就提到「父母親自己要先有意識(反省),知道自己要改變。」
這也呼應了,其實父母親在某些情況下,是需要再教育的。因為,以命令的方式來做溝通,只會關上溝通大門



接下來老師以「管教」跟「溝通」逐一細談。

管教要先以孩子的年紀階段作區別,在管教及溝通中調整不同的比率。
  • 三歲以下
    • 有問題都是父母親的問題
    • 沒有尊重的問題,直接下指令
    • 小朋友還不能為自己的行為負責
  • 三歲到五歲
    • 第一個獨立階段 (開始學習走始,發現我跟父母親是不一樣的)
    • 以之前新竹有位家長騎機車載小朋友,在冬天時,小朋友穿無袖出門,有網友提到是不是虐待小孩。
      • 以行為來評估後果,並看這個後果他們能不能承擔或要由誰承擔
      • 如果小朋友身體欠安,結果可能會住院,那就是父母親也要承擔了,直接下命令
    • 在這個階段,生理上的需求,開始讓小朋友決定 (吃、喝)
  • 七歲以上
    • 面臨學校作業、考試等壓力。當有狀況時,這問題是小朋友的!例如:不想讀書,成績就差,就可以讓他們學習承擔後果 (提醒他們這些行為合理的後果)
  • 八歲以上
    • 提出行為的討論,不再是直接下命令
    • 例如:小朋友早上被父母親吵醒,臉色很臭
    • 讓小朋友決定是不是要叫醒他們,如果決定不用,如果遲到,他們就要為這個行為的後果負責 (他們可接受),以達到「自我管理」
    • 如果現在小朋友已經二十歲了,還要大人叫,這其實是大人的問題,而不是小朋友的問題
老師提到自己家中小朋友去戶外行動學習,倒東西的例子,證明了,如果能為自己行為負責,他們其實可以做的很好。

管教三原則
  • 處理情緒 (安慰),先不處理行為 (講道理)
  • 在安定的情緒下,提出行為後果的討論,並約法三章
  • 確實執行
當我們容許孩子犯錯,有許多的好處
  • 提升自己管理能力
  • 學習力成長
  • 不會關閉溝通的大門

接下來談到了「溝通」

準備溝通時,要先留意當下的彼此的情緒,要怎麼觀察呢?

人通常有二個自我
  • 嬰兒自我
    • 行為表現:不忍耐、會吵、會哭、會鬧
    • 環境:獨處、情緒高昂(開心、難過)、熟悉的人面前
  • 成熟自我
    • 行為表現:理性
    • 如果孩子子在家裏都是這種行為,要注意自己管理的方式
所以,當孩子在成熟自我時,才較適合做溝通

基本上有幾個技巧
  • 同理心:站在對方的立場想,要常練習
    • 你感覺好像…
    • 我覺得你好像…
  • 溝通三不
    • 不建議
    • 不批評
    • 不說教
那怎麼打開跟孩子的話匣子呢?老師建議如下
  • 從他有興趣的主題談
  • 從別人入手,身旁同學、朋友發生的事
  • 找一個好的時間
  • 問小不問大
    • 問大的例子:最近好嗎? 
    • 問小的例子:
      • 最近住那邊呢?
      • 最近在那邊工作?
      • 今天點心吃什麼?
      • 跟朋友聊什麼?
建議書籍:高效能父母學

Recap

  • 身教:所有問題,都先從自己開始,先要求自己才能要求別人
  • 成長:讓孩子學習為行為負責是讓孩子快速成長的機會
  • 尊重:真正的尊重是給予選擇的機會,並讓他知道行為的後果,最後讓他自己承擔
  • 開放:當孩子不願意講真心話 (每天可以談半小時,且不是下命令),先問問自己管教的方式是不是夠開放及尊重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智慧農業 - LED 植物工廠栽培模式與氣霧植栽箱DIY 示範

秀明農法第一堂課 10/29

華德福教育 Extra Lesson 課程記錄 - 第三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