秀明農法第二堂課 11/19
「用愛照顧、一相信就會有力量」!我們用心去照顧它們(作物),它們一定會感受到的,因為它們是真真實實的生命!
一輩子當一次的傻瓜 (蘋果爺爺)影片提醒
一輩子當一次的傻瓜 (蘋果爺爺)影片提醒
- 蘋果爺爺努力了多年(7年才開花),如果一開始走的路是對了,就不用等那麼中,再次證明與草共生是很重要。如果早一點知道要留住草,說不定2、3年就有收成了
- 蘋果爺爺在秀明的場次,也提到蘋果樹健康了,不需要再噴這些天然防治(例如:醋)
- 一年除草二次,讓蘋果樹知道天氣的變化 (草的覆蓋,溫度不太變化)
- 用愛照顧、一相信就會有力量
- 植物可以感覺的到你
- 適度提高co2比率,會提高植物光合作用效率
- 人吐出的氣,有4%是co2,比空氣中高100倍
- 所以在它的旁邊,真的是可以幫助他長大的
- 植物會辨識你或是不同人來照顧
- 跟它們傳達感謝的心情
- 不要一下子種太多樣,特別是混種
- 作物之間的關係,共生或排斥難掌握
- 有一個生命的成長過程,會遇到什麼問題。這些加起來,太多變因難度過高。以玉米三姐妹來說,不是玉米、豆科、南瓜同時種,要抓好時間。
- 多樣性種植,通常效率不好,因為難用機器來協助。只適合小面積。
- 老師再次強調,單一作物大量種植,是可以的
- 一定要先找到目標作物,再來決定找土地
- 想要種水稻,就要找水源好、黏質土較為適合
- 做事、有心,最後才有技術。失敗,是不了解自己能力,直接做容易失敗
- 務農成功三要素
- 人:想過什麼生活
- 地
- 作物:不要想自給自足,沒有一塊地,什麼都長的出來
- 賣的掉才是真的,種出來是假的
- 蔬菜:一年到尾忙不完,要賺錢是難度最高 (有保存、運送問題),所以通常是種給自己吃
- 水稻:一個人可以種的最大面積 (2甲都可以)
- 一開始育苗、中間是收放水 (人緣要好)、最後是收割曬穀
- 水稻需求大,帶穀可以保存久一點
- 中間時段最輕鬆,二期收割後,可能還可以出國休息。最難是在育苗。
- 果樹
- 可以長時間離開田,工作時間不長
- 要做時,體力要好。產期集中、水果不耐放,通路要留意
- 如果產量過剩,導入加工,那就要沒日沒夜的在加班
秀明自然農法
- 岡田茂吉主張肥料是毒,成立世界救世教 (MOA)。有部份人覺得沒有用天然資材當肥料太難了,最後就同意使用肥料。有一派的人不認同,就獨立出來秀明自然農法,再次強調岡田茂吉主張,不施任何肥
- 實施秀明的原則
- 自家採種
- 獨立自主:因為育苗跟採留種是最難的技術,如果這部份沒有握在手上,就會被綁手綁腳 (變成代工了)
- 基因多樣:以種苗公司來說,他們一定生產銷售量最高的品種,這會使作物單一性。一旦這個作物有病蟲害,大家就會一起完蛋
- 食物責任:作物有傳承的使命,如果我們每一次都不採種,它還會願意生產給你吃嗎?
- 連作
- 讓土地建立長久合作關係
- 鄰作
- 輪作:有人的觀點可解決「養份不見、排他物質產生、病害蟲多」的問題,但這不是生命自己要克服的嗎? 如果遇到困難,沒有試著處理,就換個環境,那怎麼會成長。這就像孩子在學校遇到困難,就一直轉學,孩子怎麼會成長!
- 我們常認為「薑」有連作問題,詳細分析薑的繁殖過程,它們繁殖方式,是在母株在側芽,如果有連作問題,薑應該要開花,讓種子(孩子)飛的很遠,才有機會繼續生存下來。事實上,薑不會跑,所以媽媽為了讓下一代成長,怎麼可能會產生不好的化學物質,讓自己孩子長不大! (這只有人類會)
- 輪作問題,是人問題為大
- 秀明不排斥除草,因為草有排它效應,所以在作物幼苗,就會把草除乾淨,大了就不影響
其他上課重點
- 跟森林學照顧土壤,不要讓土表露出來在陽光下
- 狀況不好的土地
- 草相單一、強勢草為主,例如:大花咸豐草
- 真菌少、細菌多
- 植物生長及成份
- 光合作用 (水、空氣),產生碳水化合物,這是植物食物的前身
- 植物本身80%是水
- 植物越生長土地是越肥
- 以水稻來說,老師都會把收割後的稻桿拿走,種了三年,沒遇到營養不良的問題
- 微生物
- 微生物最多在表面,其中集中在作物的根系,他們之間會共生,例如固氮菌,提供氮給植物,而植物根系提供營養份菌
- 動物獲得微生物菌,以人類來說,是在小時候媽媽幫忙嚼食物時,從媽媽的嘴巴把這些微生物菌帶到小朋友的身體,在小朋友的身體就會有健康的益菌 (大了益菌就進不來了) (媽媽的大便也有益菌)
- 如果我們在苗期用藥,這些菌不論是好或壞,就全不見了。所以與作物共生的菌,就不易接種進去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