秀明農法第一堂課 10/29
![圖片](https://blogger.googleusercontent.com/img/b/R29vZ2xl/AVvXsEjMbDhyphenhyphen6s-d2GxrvMjGexAhtTo1snFazXPq7SHQ1RtfqnU2kpM21vmmXl3y84LK46WljL1r8V3uDkgUhbjPZvxDkQNEbBwn3oSMn25kb93hXzpcxPS8xnXeKTuELsANu9K0Z3f-6Zqvtq8g/s320/20151029_091429.jpg)
武龍老師的經驗分享,點破自己最近這一陣子,在有機跟自然農法之間的糾結。 老師提醒,回歸到 生命的本質 ,要相信作物本身是有生命力的!太多的人為介入在土壤、肥力、防治病蟲害,都是把它們當作產品在管理,就像把它們當病人一樣,管理它們吃、住,它們是不會健康的。這部份是最需要重新認知及討論的! 前面老師介紹了自己的背景 原本也是一般上班族,從來沒有想過要務農 一開始不相信沒有下肥料及下農藥,作物可以自己長的好 從事秀明農法已有九年 採用秀明不需要輪作、不休耕,給土地祝福 老師提到幾個問題,從這九年來,他獲得心得跟我們分享 問題一:植物為什麼需要肥料跟農藥? 老師說,動物可移動,從a地方把資源消耗完,就移動到b地方,但植物是不會動,它是不是就會把土壤的資源消耗完呢? 答案是: 植物生存的策略,跟動物不一樣。我們要拋開以動物為觀點,了解植物生態是什麼! 植物如果把土壤的資源吃光了,老了時候要怎麼辦? 以環境觀察來說,雜草在惡劣的環境還是能生存下來,因為它知道它不能動,所以它會回饋能量給土壤 植物合成化學物質,產生抵抗能力,吸引動物來,讓它的生命可以延續 問題二:為什麼作物會被蟲吃光或生病了? 種子問題 (從外面來的) 以小白菜來說,它是溫帶的作物,可能從日本或中國甘肅來。來到新的環境,一群菜鳥(空降步隊),面對艱辛的環境,沒有全部陣亡就要偷笑了! 種子的記憶還是在溫帶的生存環境,上一代並沒有告訴這一代要怎麼在亞熱的環境生存,當然也很容易陣亡,它們不知道氣候、水源、病害、蟲害…。這就像人一樣,到新的環境多少有水土不服的問題。 當作物可以開花留下後代, 經驗累積才能成功 生命有一個特徵,就是數量夠多,就有機會留下適應環境的作物 生物多樣性消失 環境原本的多元性,例如:有水池、大樹、雜…都不見了。農民為了增加可耕種面積,把這些給生物生存的地方都破壞了。 雖然現在很強調多樣化種植,但不一定這就代表環境多樣性的需求,二者之間要互相搭配 雜草也少了多樣性,這也是最重要的! 秀明不反對單一作物種植,只要在邊界留一些閒置空間,來讓天敵可以生存 不留空間給這些生物,最後是害死自己,因為害蟲會大量生長 人的管理 植物是生命,會喜歡跟討厭什麼。如果 非適時、適地種,它們怎...